昌都之旅第三日,早上從巴塘出發(fā),沿著G318國道往西藏方向前行,跨過金沙江大橋之后,算是正式進入了昌都轄區(qū),然后翻越4150米的宗拉山后進入本次"傳奇昌都"之旅的第一座昌都城市——芒康,隨后轉(zhuǎn)入G214國道南下,翻越4200米高的紅拉山后進入本次活動第一個重要的景點——千年古鹽田。
千年古鹽田位于芒康縣的鹽井鎮(zhèn),南部與云南德欽相鄰,東北與四川巴塘接壤,西面與左貢相連,是古代茶馬古道從云南進入西藏的第一站,也是國道G214滇藏線從云南入進西藏的第一站。
千年古鹽田在瀾滄江畔,是一種古老的傳統(tǒng)曬鹽場,據(jù)說這樣的曬鹽方式在當?shù)匾呀?jīng)傳承了1300多年,是我國唯一保持完整、最原始手工曬鹽方式的古代鹽場。
據(jù)同行的當?shù)嘏笥呀榻B,芒康千年古鹽田所在地鹵水資源豐富,分布著數(shù)十口熱氣騰騰的天然鹽井,當?shù)卮迕袷朗来繒覃}、賣鹽而生,他們用木桶從鹽井中取出鹵水(現(xiàn)在已經(jīng)改為用機器抽?。?,倒入鹽田,讓陽光自然蒸曬,曬干后即得粗鹽,經(jīng)進一步晾曬打理,便得到上好的食用井鹽。
這樣的鹽場以前在瀾滄江沿線有很多,但由于土壤、地質(zhì)等條件差異,唯有現(xiàn)在保存下來的這一段品質(zhì)最好,而且瀾滄江兩岸的鹽也有很大的差別,東面的納西、上鹽井鹽田出產(chǎn)白鹽,西面的加達、曲孜卡出產(chǎn)的鹽為紅鹽。紅鹽一般用來泡腳,白鹽才可以用來食用。
由于昨天晚上我們沒能趕到芒康,早上從巴塘出發(fā),到達鹽田的時候已是正午時分,我們在鹽井鎮(zhèn)享用了極具當?shù)靥厣募蛹用嬷髞淼禁}田,趕上中午最熱的時候,這時候的鹽田幾乎被我們包場,連曬鹽的工作人員也沒看到幾個。
雖然烈日當空,氣溫較熱,但天氣極好,藍天白云,加上沒有其它的游客,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極佳的拍攝空間,尤其是我們通過無人機的視角,排列整齊的鹽田與五顏六色的鹵水池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十分漂亮。
當無人機升到百米高空,可以看到奔騰的瀾滄江在這里拐了一個大彎,將鹽田一分為二,兩岸的曬鹽方式雖然都是一樣,但看上去卻完全不同,一面以黃色為主,另一面的色彩則豐富得多,形成鮮明的對比。
當我們進入鹽田之中,還看到幾位老鄉(xiāng)正在鹽田中忙碌著,他們有的在培整鹽田,有的在清掃井鹽、有的則在抽取鹽水,各施其責,讓我們親眼目睹了這項傳承1300年的原始曬鹽技藝。
目前千年古鹽田正在創(chuàng)建5A景區(qū),票價為90元/人,全年8:00-17:00開放,村頭有村民在售賣所曬的井鹽,分紅色和白色兩種,同行的朋友買了一些紅色的,5塊錢一包,說拿回去泡腳特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