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生命在于運動,保持適度運動,能促進全身血液循環(huán),增加心肺功能,提高基礎代謝率,增強抵抗力和免疫力,同時也能釋放壓力。但有很多人卻糾結于運動時間,到底是上午、中午運動好,還是晚上運動好呢?
一天當中,最佳運動時間是什么時候?
1、早晨
很多中老年人習慣晨練,科學晨練能改善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運動、循環(huán)系統(tǒng)功能,提高呼吸系統(tǒng)能力。堅持晨練也能消耗體內(nèi)多余熱量,加快新陳代謝速度,避免皮下脂肪堆積。另外也能調(diào)節(jié)心理活動,及時消除不良情緒,讓人們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和有樂趣。不過并不代表著晨練時間越早越好,尤其是在嚴寒冬季,早晨氣溫低,過早晨練會使得身體受到寒冷空氣刺激,導致心腦血管疾病,所以冬季晨練時間可安排在太陽升起后。晨練時要注意身體保暖,以出門時感覺不到寒冷,活動后稍微出汗為宜。早晨可選擇空氣條件較好且開闊的地方,如運動場、公園、河邊或廣場,遠離空氣污染嚴重且車輛較多的地方。患有疾病或體質(zhì)差的人,晨練前可適當吃點東西,能防止出現(xiàn)低血糖。但不能吃得過飽,因為吃完飯后大部分血液流向胃腸道來幫助消化。若飯后立馬運動會分散血液供應,進而影響消化。
2、中午
部分人早晨起不來,晚上又不喜歡運動,因此會把運動時間安排在中午。不過中午時間有限,可選擇小力量的訓練,如深蹲或仰臥起坐等。午飯后可以散步10~20分鐘,然后再抽出20分鐘時間午休,能幫助補充體力和精力,提高一下午的工作和學習效率。
3、晚上
經(jīng)過一整天繁忙的工作,晚上時間較充裕,能更好的放松身體。晚上運動也能促進睡眠,緩解失眠多夢問題。不過身體疲勞的人晚上不能做劇烈運動,以免讓身體更加疲憊,反而影響睡眠。晚上可選擇緩和的有氧運動如快步走、慢跑或跳繩等,運動時間可安排在飯后一個小時左右。
冬季運動需注意什么?
冬季運動時間盡量安排在上午10點左右,因為此時太陽出來后曬到地面,大氣上下對流,污染的空氣會向高空擴散,減少對身體帶來的傷害。另外冬季早晨氣溫低,等太陽出來30分鐘后才會慢慢緩解。霧霾天氣不能戶外鍛煉,因為空氣污染嚴重,霧霾中有很多對身體有害物質(zhì),運動過程中有害物質(zhì)會吸入體內(nèi),從而引起過敏性疾病、眼結膜炎或氣管炎以及喉炎等。
溫馨提示
根據(jù)身體情況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冬季盡量選擇緩和的運動,如快步走、慢跑或打太極拳,運動強度不能過大,速度也不能太快。運動要采取循序漸進原則,不能急于求成,剛開始鍛煉時運動量要小,等身體適應之后再慢慢增加,運動以發(fā)熱、稍微出汗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