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現(xiàn)在說故宮,通常是指北京故宮,也就是紫禁城。但實際上,南京也有一座故宮,是朱元璋在位時主持修建的,遷都之前的皇家住所,古代建筑之集大成者,被稱為“世界第一宮殿”。
而北京故宮,其實是朱棣讓工匠模范南京故宮修建而成。一個是正版,一個是高仿。
看到這里,可能有朋友發(fā)出疑問,不對啊,南京并沒有這座宮殿。現(xiàn)在的確是沒有,因為南京故宮已經(jīng)被毀了,想要瞻仰這座華美的宮殿,得去看北京故宮,然后展開想像。
那么問題來了,作為高仿的北京故宮都能保存,正版的南京故宮為何不能呢?這么說吧,南京故宮不是一次性被毀的,分為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朱棣的遷都
朱棣靖難成功登上帝位后,認(rèn)為都城在南不利于對北方地區(qū)的掌控,而且他個人更喜歡曾經(jīng)的封地北京,便把都城遷了回去。雖說南京還留有一套完整的行政班子,但這些官員可不能居住在皇城中,南京故宮失了主人,不可避免地衰敗下去。
后來的明朝皇帝也不怎么到南京,南京故宮的修繕、維護(hù)就做得不到位。等到明朝中、后期,各種更為嚴(yán)重的問題爆發(fā),朝廷焦頭爛額,更顧不上料理一座皇帝不用的宮殿。期間,南京故宮還經(jīng)歷了火災(zāi)、雷擊、水災(zāi)、地震、狂風(fēng)等自然災(zāi)害,變得越來越破敗。
它就像一個被薄情夫婿拋棄的舊愛,生了重病也沒有人管,丟置一旁,逐漸沒了生氣。
第二階段:清軍的破壞
清軍入關(guān),打到南京后,因故宮位置太好,被選為八旗駐防城,還在宮城里設(shè)了將軍及都統(tǒng)二衙門。這群大老粗不但自己住,還肆無忌憚地對宮城進(jìn)行各種奇葩的改造,南京故宮建筑群遭到極大的破壞。
第三階段:康熙的拆卸
之后康熙又來了重重一擊。首次南巡時他曾專門去看過南京故宮,對這座宮城印象深刻。
幾年后,他下旨拆了南京故宮殿宇上的12萬張琉璃瓦,以及九龍藻井、丹陛、欄板等物,發(fā)往浙江菩陀山法雨寺建造圓通殿。這座大殿仿造南京故宮的九龍殿,因而又被稱為九龍大殿。
康熙會這么做,不是缺少建筑材料,據(jù)說是要把朱家那點尚未散盡的龍氣徹底拆散。而且南京故宮里都是好東西,琉璃瓦都非同一般。
第四階段:太平天國的損毀和清軍的又一次破壞
清朝晚期,太平天國興起,定都南京。南京故宮又迎來一次洗劫,洪秀全在城中另擇新址營建新宮,他認(rèn)為南京故宮一磚一瓦都是好的,便大量拆除宮中珍貴的石料和磚瓦,拿去建造自己的天王府。
其他太平軍將領(lǐng)有樣學(xué)樣,缺什么就去南京故宮拿。等太平天國滅亡時,南京故宮已經(jīng)剩得不多了。
更嚴(yán)重的是,最后的時刻,太平天國放火焚城,南京故宮被燒了大部分,湘軍打進(jìn)南京,同樣放火焚城,那景象如同人間地獄,南京故宮地面上的建筑幾乎都沒有了,只有地基和石板還在。
第五階段:民國政府的不作為
左一次右一次的被糟蹋,南京故宮早不是當(dāng)初的模樣。民國政府建立后也沒有給予保護(hù)或修繕(也是沒那能力),聽之任之,各界知名人士偶爾去憑吊,走時往往帶走一塊石板或基柱什么的。
又過一段時間,民國政府要在遺址上修機(jī)場,殘存的南京午門雙闕遭到拆除,僅留下一座三孔門洞。
到了這個時候,南京故宮真的不存在了。像許多歷史古跡、文物那樣,消失于歷史長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