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親,對于我們來說并不陌生,在電視劇中,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穩(wěn)定局勢,鞏固自己的額地位,中原王朝統(tǒng)治者,會指派公主,和少數(shù)民族進行和親。但在這個時候,大多數(shù)公主是不愿意的,但為了國家的利益最終不得不屈服。那為什么公主會如此抵抗和親呢?
我們都知道,在古代子女的婚姻是由不得自己的,包括公主也是,即便不去和親,也是由皇帝皇后決定婚姻去向的,盡管如此,但是嫁給不同的人也會有相應(yīng)的結(jié)局。
和親,意味著什么?首先,意味著公主必須要告別自己從小生活的地方,遠離家鄉(xiāng),遠離習(xí)慣的生活,遠離習(xí)慣的習(xí)俗,重新適應(yīng)和自己截然相反的生活方式,這對于從小衣食無憂、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公主來說,無疑是一件巨大的挑戰(zhàn),面對未知的生活,不管是誰,第一反應(yīng)都會是抵觸。
加之,公主要去的地方一般都是偏遠的邊疆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在古代大多又都是游牧民,他們居無定所,生存環(huán)境惡劣。同時,和漢族人的內(nèi)斂相比,游牧民的性格開放爽朗,有點粗魯,脾氣秉性截然相反,尤其在夫妻關(guān)系上更為開放一些。漢族講究丈夫死后,妻子要守住貞操,而不少游牧民在丈夫死后,兄弟叔叔等都可以繼承其財產(chǎn),其中就包括妻子。這對于從小接受封建思想教育的公主來說,無疑是最無法接受的一點了。
第二,最讓公主害怕的還有遠離家鄉(xiāng),意味著遠離親人,盡管古代帝王家,兄弟姐妹頗多,感情不見得有多么的深厚,但是畢竟有血緣之情。公主們一旦嫁過去,可能這輩子都無法在見到父母,無法在見到從小玩到大的兄弟姐妹。
有人會問,她們不能回去嗎?想要回去探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交通不變,回去一趟不僅要花費長久的時間,而且還要耗費巨大心力,勞民傷財。和親本就是政治目的,少數(shù)民族一方的首領(lǐng)出于安全考慮,是不會同意公主回去的,一旦公主回去透漏了什么信息,就會威脅到他們的安全,所以為了減少不必要的隱患,最好的做法就是不讓公主回去。
第三點,公主不愿嫁的原因,一旦決定去了,就意味著是別人的妻子了,長久相處后兩邊都會有感情存在,一邊是自己的丈夫,一邊是親人,夾在中間最不好過的就是她了。當(dāng)時漢朝王昭君出塞,在她的努力下維持了漢族和匈奴數(shù)十年的和平,但是晚年她的付出還是被毀了,夾在中間的她是最傷心難過,左右為難的。
公主在翻看眾多歷史記載,看到過多遠嫁和親公主的事跡,對和親也會產(chǎn)生抵觸心里,畢竟要賭上的是自己的后半輩子。
所以這樣一種帶有目的的婚姻,最最痛苦的不過是犧牲了自己一輩子幸福的公主,他們不愿嫁也并不難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