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中的主角,他由開天辟地以來的仙石孕育而生,后拜師菩提祖師,學(xué)會了七十二變、筋斗云等法術(shù)。在大鬧天宮之前,孫悟空在花果山做妖王時,曾和六個妖怪結(jié)拜為了兄弟。
他們是:平天大圣牛魔王、覆海大圣蛟魔王、混天大圣鵬魔王、移山大圣獅駝王、通風(fēng)大圣獼猴王以及驅(qū)神大圣禺狨王。
六大圣,各個以王為號,必然都是三界中一等一的好漢,有時候想想,這七兄弟要能抱成一團,那三界之內(nèi)還有誰是他們的對手,孫悟空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理想說不定就能實現(xiàn)。
命運給了孫悟空機會,然而他卻輕易的浪費了,為什么這么說?
其實鬧地府的時候就已現(xiàn)端倪了?
西游記里也交代了,七兄弟結(jié)拜之后,整日里演兵練武,推杯換盞,工作學(xué)習(xí)都在一起,關(guān)系是很好很好的,那天孫悟空又跟幾個兄弟喝醉,實在酒力難支,便到水簾洞石橋之上小睡,這一睡不要緊,出事了。
閻王老子派來兩個不知死活的勾死人,竟敢說他壽元已盡,強拉到地府銷案,孫悟空爭辯不過,遂心頭火起,耳朵里掏出金箍棒,晃一晃變成碗口粗細(xì)的杠子,丟一路解數(shù),打到森羅殿上去了。
這一鬧可了不得,打得十殿閻羅戰(zhàn)戰(zhàn)兢兢,牛頭馬面東躲西藏,萬般無奈,閻王求情下話,謝禮賠罪,才取得孫悟空原諒,臨了呢,為避免以后發(fā)生誤會,還喝令判官拿來生死簿,將上面的猴類一概除名。
從此后:
山中猴就多有老而不死之輩了。
給猴子們帶來這么大福利,孫悟空自然要回花果山吹一吹,可問題來了,你既然能給猴類除名,為什么不給牛類、鵬類、蛟類一并除名 ,也讓六位好兄弟的兒孫也沾沾你孫悟空的光,大家都是一個陣營里的朋友,穿一條褲子都嫌肥,牛類、鵬類、蛟類等部族壯大,不就意味著你孫悟空的勢力也隨之壯大,可孫悟空呢,卻提都不提,壓根兒就不拿他當(dāng)回事。
這在六兄弟心里,估計就已經(jīng)留下了偌大的傷疤。
這是孫悟空第一次傷了牛魔王等六兄弟的心,但好像也不要緊,牛魔王等人并不在意,誰又能跟個醉漢較真呢。
于是這事兒好像就這么過了,從此后再也沒人提起,好像根本就沒發(fā)生過,那么,這件事真的就過了嗎?不久之后,孫悟空又顯現(xiàn)出了他的狹隘之處,這一次,事情就做的特別過分,讓人不能再原諒他了,到底什么事兒呢?
孫悟空動靜鬧得太大被閻羅王等告上天庭,從此驚動玉帝,授了個弼馬溫,孫悟空又覺得玉帝屈才,于是決意造反,這個時候呢, 牛魔王等作為結(jié)拜兄弟,還是很夠意思的。
他孫悟空號稱齊天大圣,牛魔王就號稱平天大圣,其余兄弟則號稱為覆海大圣、驅(qū)神大圣等,這六個兄弟,每個兄弟都有莫大的神通,哪個的本領(lǐng)在他孫悟空之下,既然都有這么大本事,可為什么以前不稱大圣,偏偏在孫悟空之后才稱大圣呢?
原因無他,無非表明一種態(tài)度。
愿意跟孫悟空站一條戰(zhàn)線,愿意與他同生共死而已,朋友已經(jīng)愿意同你肝膽相照,生死與共,牛魔王等也的確很夠意思了,可孫悟空呢?
就像個慣大的孩子一樣,你們對我好是應(yīng)該的,我一點兒都不感恩。
乃至于最卑劣的時候,同天庭一戰(zhàn),同盟軍奮勇拼殺損失不少,可他的猴子猴孫呢,卻因為逃得急躲得快逃得一條性命。
孫悟空得知,你猜他怎么說,他說:
孩兒們無事則好,其余狼蟲虎豹諸類,還不在老孫的心上。
完了,他就是這樣對待朋友,對待愿意與他生死與共的朋友,這一刻,我估計,牛魔王等六大圣的心都傷透了。
其后孫悟空落難,被壓到五行山下之后,還曾抱怨:
我在此度日如年,更無一個相知的來看我一看。
這句話大有世態(tài)炎涼人心不古的感慨,可他自己就不能好好想想,當(dāng)別人把性命都交給你的時候,你是怎么對待的。
彼以國士待我,我以國士報之;彼以眾人待我,我以眾人報之。
一味的索取而不知回報,世上斬頭瀝血,肝膽相照的人是有,但絕不會針對孫悟空。
因為孫悟空曾傷了六大圣的的心,所以牛魔王等將他視為陌路就再也正常不過了,既然是陌路,你的生死與我何干,誰又會冒著風(fēng)險去看望他、幫助他呢。
由此可見,撒下豆苗絕對長不出西瓜,做人還是不能太張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