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3年3月23日,唐太宗命閻立本在凌煙閣描繪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以此來紀念跟隨他一起打下天下和治理天下的功臣。
畫像比例全部為真人大小,為表君臣之禮,畫像全部面北而立。凌煙閣分為三層,最內(nèi)一層為宰輔之臣,中間為王侯之臣,最外是其他功臣。此后,在凌煙閣繡功臣像,成為唐代豪杰們功成名就的標志。唐朝中后期詩人張籍曾創(chuàng)作一首七言律詩《贈趙將軍》,“會取安西將報國,凌煙閣上大書名?!笨上У氖?,后來因為戰(zhàn)亂,凌煙閣漸漸湮沒在歷史長河之中。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恭、李靖、蕭瑀、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瑾、程知節(jié)、虞世南、劉政會、唐儉、李勣、秦瓊。
通過排名可以發(fā)現(xiàn),前六位全部都是文臣,而且,跟李世民沾親帶故的,排名基本不會靠后,比如,高士廉是長孫皇后的舅舅(據(jù)說高士廉最初看李世民長得一表人才,于是做主將外甥女嫁給了李世民),長孫無忌是長孫皇后她親哥;段志玄與李世民算是發(fā)小,從小一塊長大…而大家熟知的秦瓊秦叔寶,竟然排在最末。這是為什么呢?
歷史上有這么幾個說法。一是秦瓊是否參加了玄武門之變(《舊唐書·太宗本紀上》說秦瓊參加了玄武門之變,《舊唐書·長孫無忌傳》卻并未記載秦瓊參加了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基本上就是孤注一擲了,像長孫無忌、高士廉、尉遲恭等等人都是甘心冒著生命危險追隨李世民奪權。雖然秦戰(zhàn)功赫赫,但是若是他沒有參加或者態(tài)度搖擺不定,自然不能與其他功臣相提并論(據(jù)說,政變后,秦瓊受封七百戶,這個行賞是很低的)。第二種說法是,秦瓊?cè)ナ罆r間比較早,去世前的官位比較低,所以,在繪制功臣像時排名最末。
個人比較傾向第一種說法,因為李勣(也就是徐茂公)在玄武門之變時也是很不積極,所以這兩位難兄難弟一個倒數(shù)第一,一個倒數(shù)第二。雖排名靠后,但是能被李世民繪制成二十四功臣像已經(jīng)是人臣榮耀之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