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古代皇帝穿搭命令是通過“圣旨”來實現(xiàn)的,“圣旨”具有很大的權威性,見到它就如同見到帝王,是需要下跪接旨的。在小說和電視劇中,我們會看到有假傳圣旨的情節(jié),好像誰都能偽造一樣,那么,在真實的歷史中圣旨是那么容易偽造的嗎?
古語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在封建社會下,皇權唯一,富有四海,皇帝的話就是圣旨,可謂是君無戲言,在《康熙王朝》中,鰲拜在計劃廢掉康熙的前夜,命班布爾善去向九門提督伍六一宣旨,而那圣旨是假的,我們不討論伍六一事先知道圣旨真假,就討論這個圣旨在古代真能作假嗎?假傳圣旨真能蒙混過關嗎?還真不能,真的圣旨,有幾點是無法造假的,明眼人一看便知——
一、圣旨長度:在古裝劇中,太監(jiān)宣讀的圣旨均只有二三十厘米長,但據(jù)史料記載,在古代,真正的圣旨,最短長度有兩米,最長的有四五米,這么長的圣旨,一人是無法打開的;前些年,在河北發(fā)現(xiàn)了一份明朝萬歷年間的圣旨,長達3.6米,這樣的長度,造假難度也很高,何況還需要精工刺繡,非一日一夕之功!
二、責任制:在古代,不像電視劇那般,寫幾個字,蓋上玉璽就了事,錯了,從制造圣旨到書寫內(nèi)容,到蓋章,宣旨等等環(huán)節(jié),每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負責人的簽字,一旦哪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了錯誤,負責人輕則流放,重則砍頭,甚至會牽連家人,連坐法加責任制,這樣嚴苛的制度,令人望而生畏,誰會拿自己的腦袋和家人的性命去開玩笑?
三、繡字暗記:從朱元璋發(fā)明了圣旨的開頭——“奉天承運皇帝詔曰”8個字開始,就已在圣旨上下了大功夫了,既有高超的繡工,在“奉”字上做記號,它制作的時候,是根據(jù)祥云的位置而定制,如同鈔票上的辨別暗紋,且這種刺繡技術一般人是無法學到的,也是不能學的,單單這個“奉”字的難度,就將許多人卡住了,何談后面的造假工序。
四、原材料:如同現(xiàn)在的鈔票一般,原材料都是上層布匹,有些布料還是外邦進宮或者皇室專用,十分的珍貴,一般的人是拿不到原布料的,因此,想要造出假圣旨,可謂是難上加難,沒那么容易,這么多復雜的工序,一道道的就能將人給嚇住了。
綜合幾點,在古代,想像電視上那般簡單,隨意的制造出圣旨,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現(xiàn)實的,畢竟嚴苛的條件在那里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