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龍分金看纏山,一重纏是一重關,關門如有八重險,不出陰陽八卦形。這幾年來,盜墓題材的影視劇是越來越火,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莫過于《鬼吹燈》和《盜墓筆記》,隨著它們的爆火,摸金校尉、發(fā)丘中郎將、搬山道人和卸嶺力士等頗為陌生的詞語,緩緩進入人們的視野。
其中名氣最大的,莫過于“摸金校尉”,漢代陳琳所作《為袁紹檄豫州》上書:
操又特置發(fā)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
即當年曹操特設立發(fā)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等職,專司盜墓取財,以彌補軍餉的不足,也正是由于曹操縱容手下盜墓的行為,導致后世出現(xiàn)“漢墓十室九空”之說,而當年曹操更是靠著盜墓這樣的行為,養(yǎng)活全軍3年,那么他當年究竟盜的是誰的墓?竟然如此富裕?
《水經注疏》上書:
操引兵入碭,發(fā)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寶數(shù)萬斤。
此人便是漢文帝劉恒嫡次子,漢景帝劉啟同母弟,梁孝王劉武。這個人的身份,可不一般。作為竇太后的小兒子,劉武從小受盡恩寵,早在漢文帝時期,他就被冊封為梁王,他所居住的東苑,面積達到300多里,擴展睢陽城至70里,外出時,隨從千乘萬騎,排場之大,堪比天子。
后來哥哥劉啟上位,更是對弟弟疼愛有加,當年劉武入京去看他,漢景帝甚至讓人駕著皇帝乘坐的駟馬車,去迎接梁王,后來二人外出時,漢景帝還讓弟弟與他同乘步輦,由此便能看出劉武當時地位之高。
而這位弟弟,也沒有辜負哥哥對他的疼愛,后來爆發(fā)諸國叛亂,叛軍起兵造反,直逼都城長安,劉武二話不說,集中所有兵力支援哥哥,劉武的支援,讓劉啟有了足夠時間調遣兵馬,最終成功解決叛軍。
不過可惜,后來兄弟倆因為一些事情產生了矛盾,終究是漸行漸遠,劉武回到封國后,也是郁郁寡歡,整日心神恍惚,后來不幸感染熱病,僅僅6天后,就病死了,死后被謚為孝王。作為當時如此有地位之人,劉武的陵墓,自然是無比恢宏,陪葬品更是不計其數(shù)。
《史記·梁孝王世家》上書:其未死時,財以聚萬計,不可勝數(shù),及死藏府余黃金尚四十余萬斤。
根據考古資料可知,梁孝王劉武的墓位于芒碭山群的保安山南山東側半山腰,總面積達到650平方米,總容積則在1367立方米左右,最令人驚異的是,作為一個王,劉武的墓前竟然有龐大的寢園建筑,面積達到6600平方米,包含前庭、照壁墻、主殿、配房、天井等等部分,要知道,當年只有帝王的陵墓,才能建立寢園。經過考古發(fā)掘,梁孝王陵出土車馬飾件、兵器、玉器等20000余件文物,其中最寶貴的,莫過于那套金縷玉衣。
而當年曹操所盜之墓,正是梁孝王陵,作為一位富可敵國的王,他墓中的寶貝能夠養(yǎng)活曹軍3年,自然不足為奇。
但對于曹操盜墓一事,后世很多專家學者是予以否定的,他們認為,陳琳的《為袁紹檄豫州》是在袁紹逼迫下寫的,目的就是為了抹黑曹操,所以其可信度并不高;其次,曹操就算真的挖了墓,得了錢財,在當時那兵荒馬亂的時代,不見得就能換來糧食,況且是養(yǎng)活全軍3年的糧食;最后,盜挖梁孝王陵足以震驚全國,但同時期除了《為袁紹檄豫州》,沒有任何史書典籍記載曹操盜墓一事,豈不怪哉?對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