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狼人伊人中文字幕,自偷自拍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中文字幕日本特黄aa毛片,一本大道无码人妻精品专区,有你真好电影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

首頁  >  文化歷史  >  史說軼聞
古代蒙古是有多“缺鐵” 看皇帝名字就知道

2021-08-18 來源:騰訊歷史

元朝最后一個皇帝的名字叫鐵鍋。

都知道,元朝最后一個皇帝是元順帝。元順帝的蒙古語名字是“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這是音譯。

而“妥懽帖睦爾”五個音譯字看著復雜,實際上是兩個蒙古詞組合起來的——妥懽、帖睦爾。妥懽也可以寫成“脫歡”,帖睦爾也可以寫成“帖木兒”“鐵穆耳”“鐵木耳”。其實,寫成蒙古字,都是一樣的,可能是為了避諱吧,才把元順帝的名字故意寫得與眾不同。

具體什么意思呢?

“脫歡(妥懽)”就是蒙古語的鍋,“帖木兒(帖睦爾)”這個詞,就更熟悉了,就是鐵的意思。兩個詞合起來,不就是鐵鍋嗎?再考慮到“孛兒只斤”這個蒙古姓氏,現(xiàn)在都改成了漢姓的白或鮑。

那,連名帶姓的,元順帝的真實漢語名字,就應該是“白鐵鍋”或“鮑鐵鍋”。

在現(xiàn)代人看來,怎么說也是個皇帝,為什么會有這么個名字?即使,元順帝沒當上皇帝,也算是蒙古貴族,取名字也不用這么low吧?

認為low,是覺得鐵鍋比較平常。但在當時,鐵鍋也屬于奢侈品了。起碼,也像上個世紀人們結婚時要求的四大件一樣受到追捧。

鐵鍋在當時,也屬于高科技產(chǎn)品,背后是一堆相關產(chǎn)業(yè)。除了原材料的鐵,還需要開采鐵礦的技術,打鐵的技術、制鍋的技術。何況,那時候蒙古地區(qū)豐富的鐵礦還沒被發(fā)現(xiàn)。

所以,要材料沒材料,要技術沒技術,向造鐵鍋,就必然要求助于內(nèi)地。

但蒙古退回草原后,明朝對其全面封鎖的。盡管也開了幾個邊市,卻嚴禁交易銅、鐵等金屬及兵器。

所以,蒙古之所以造不出鐵鍋,就是因為明朝的封鎖。

如果不封鎖呢?盡管蒙古地區(qū)的制造業(yè)一直落后于中原。但并不是蒙古地區(qū)沒有制造鐵器的能力。比如,突厥也算是蒙古的祖先之一,也是在草原上活動的民族。而突厥在早年,就是以打鐵出名的。

突厥被柔然貶稱為“鍛奴”——打造鐵器的奴隸。

而鐵鍋,是北宋年間才發(fā)明的。通過這個時間線可以看出來,如果蒙古地區(qū)一直保持鐵器的制造,并且在蒙古入住中原后,注重發(fā)展采礦、冶鐵、鍛造,并注意掌握相關技術,即使退回蒙古地區(qū),造出鐵鍋,也不在話下。

不過,胡虜無百年國運。

蒙古入住中原80年。這么長時間,卻目光短淺的只知道剝削中原百姓,安于享樂,不發(fā)展制造業(yè),不培養(yǎng)人才。說白了,蒙古統(tǒng)治者只知道吃現(xiàn)成的。

就這樣,八十年時間被蒙古統(tǒng)治者白白浪費。那到頭來,就只能是“吃了我的給我吐出來,拿了我的給我還回來”。

尤其是在1368年,元朝滅亡,明朝建立的那一年,元順帝逃出元大都是很匆忙的??隙ㄒ矝]帶走什么工匠之類的技術人員。退回蒙古后,面臨的是明朝技術、原材料的全面封鎖。想買,只能通過黑市。那價格就高了。

之后的蒙古,進入到部落之間的互相征戰(zhàn)廝殺,有錢買材料,也都用來造武器。哪還有余力造鐵鍋呢?

分享到:
責任編輯:夢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