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吳越兩國鑄造的青銅器中,最著名的當屬越王青銅劍。當時的人是如何形容青銅劍質(zhì)量精湛的呢?以肉試劍可斷牛馬,以金屬試劍,可將盤匜一刀兩斷。揮劍擊石,石塊會破碎成百塊。話雖然有夸張成分,但是其鋒利程度可見一二,因此吳越兩國鑄造的青銅劍,在當時是有口皆碑的利器,其主人都會將青銅劍當做珍寶。
1965年冬,湖北荊州望山楚國古墓群中,出土了一把無比鋒利的寶劍。這把利劍就放置在墓主尸身左側(cè)的漆木劍鞘內(nèi)。抽出寶劍,仔細端詳?shù)目脊艑<野l(fā)現(xiàn),利劍劍身上,有用鳥篆篆刻的八字銘文:“越王勾踐,自作自用”。考古專家通過解讀篆刻的八字銘文得知,這把利劍就是傳說中越王勾踐的專屬佩劍。該利劍長約55.6CM,劍形挺拔,厚重端莊,制作工藝極其考究,保存完好如初。劍身上布滿裝飾用的黑色菱形暗紋,劍格一面是用綠松石組成的精美圖案,另一面則鑲嵌著藍色的琉璃。該把利劍整體裝飾盡顯華貴、典雅。劍柄由金絲纏繞,出鞘時寒光凜凜,奪人雙目,劍刃薄而鋒利。
就在望山楚國古墓出土越王勾踐劍后的第十八年,考古專家又在湖北江陵馬山,發(fā)現(xiàn)了另一座楚國貴族大墓。在被定義為楚國貴族五號大墓的主墓室中,考古專家發(fā)現(xiàn)了一柄鋒利無比的青銅短矛。短矛的長度約為29.5CM,制作工藝極其精良,矛身布滿菱形的幾何狀花紋。短矛的下半部分,也有用錯金銘文篆刻的八個字:“吳王夫差,自乍自甬”。由于當時文字,尚未被統(tǒng)一使用,所以專家推斷,乍其實就是作的意思,而甬字也是用的意思。這就是說短矛正是吳王夫差,作戰(zhàn)時使用的兵器。夫差短矛正反兩面都裝飾有精美的獸紋,脊部鑄有排血槽。無論是做工還是裝飾的精美程度,夫差短矛都與勾踐劍不相上下。
讓考古專家無比意外的是,這對傳奇寶物,千年前曾隨主人在戰(zhàn)場上相互拼殺,如今卻全都從楚國古墓中出土。人們疑惑不解的是,青銅短矛曾是吳王夫差使用的兵器,而青銅劍也是越王勾踐的專屬佩劍,為何它們都是從楚國古墓出土,沒有留在吳越故地呢?對此專家做出了兩種推斷。
推斷一,吳國被越國所滅,后來越國又被楚國滅亡。所以專家認為,夫差短矛先是成為了越國的戰(zhàn)利品被越王所得。隨著楚國滅亡越國,夫差短矛和勾踐劍,又都成了楚國貴族的戰(zhàn)利品。楚國貴族死后,又將它們當做隨葬物品帶入自己墓中。
推斷二,夫差短矛和勾踐劍是越國公主的嫁妝。史料記載:楚昭王曾將越王勾踐的女兒,納為姬妾。根據(jù)望山楚墓群中出土的大量竹簡,考古專家得知,該墓入葬的年代為楚威王、楚懷王以前。所以說越王勾踐劍、夫差短矛很可能是越姬出嫁時的陪嫁物品。以陪嫁物品的方式,兩件傳世之寶由越國傳入了楚國。越王劍和吳王長矛到底是越國公主出嫁時的嫁妝,還是戰(zhàn)爭中楚國貴族繳獲的戰(zhàn)利品,至今仍是歷史上的一個謎。
如今,夫差短矛和越王劍都被收藏在湖北歷史博物館,兩件展品比鄰而居。誰也不會想到這對千年前,在戰(zhàn)場上針鋒相對的神兵利器,千年后卻會以這種方式再次相遇。目前已知出土的越國王級青銅劍,共有四把。一、湖北望山楚國一號大墓出土的越王勾踐劍。二、江陵騰店出土的越王州勾劍。三、湖北秭歸香溪出土的越王州勾劍。四、湖南益陽赫山廟古墓出土的另一把越王州勾劍。毫無疑問后面出土的三把越國王級青銅劍,都是根據(jù)勾踐劍仿制的。
公元前482年,夫差在黃池會盟天下諸侯,期間夫差與晉國君主爭霸獲勝。但因不聽伍子胥規(guī)勸,越國趁虛攻入?yún)菄醵肌:蠼?jīng)笠澤之戰(zhàn)和姑蘇之戰(zhàn),吳國從此一蹶不振。公元前473年越國滅吳國。戰(zhàn)敗時的夫差曾向勾踐請降議和,勾踐未允,夫差自殺。自殺前夫差曾用衣服遮面稱:“孤無臉再見伍子胥”??赡芫褪沁@個時候夫差使用的青銅短矛被勝利者越王繳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