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滿清一朝,大行皇帝為后繼之君安排輔政大臣只有一個理由,那就是后繼之君年齡尚幼,未達到清朝祖制規(guī)定的親政年齡。順治朝的多爾袞和濟爾哈朗;康熙朝的“輔政四大臣”;同治朝的“顧命八大臣”等都是這種情況。但是,雍正皇帝臨終的時候,卻出現(xiàn)了一個例外情況,那就是明明繼位為帝的弘歷當時已經(jīng)年滿25歲,早已經(jīng)成年,超過了親政的年齡,為何雍正皇帝還要安排四位大臣輔助朝政呢?難道,弘歷繼位看似平穩(wěn)的過程下還暗流涌動,并不順利?讓我們重回雍乾傳承時期,一探究竟!
登基元年的乾隆皇帝
1、保駕護航
首先,雍正皇帝駕崩的時候,朝中局面并不像表面上看起來那么平靜,心懷叵測、暗藏禍心的人更是不在少數(shù)。這一點從乾隆朝初期出現(xiàn)的“弘晳逆案”就能看出端倪??滴跬砟瓿霈F(xiàn)的“九王奪嫡”事件中的關(guān)鍵人物,雍正皇帝的主要競爭對手也是雍正皇帝繼位重點處分的“八爺黨”中皇十子胤俄和皇十四子胤禵雖然被囚禁但是仍然活在人世,其政治勢力和朝政影響依然存在。
皇十子胤俄劇照
在上面所說的弘皙,這位前朝廢太子的嫡長子對皇位的覬覦一直都未停息,甚至包括輔政大臣中的皇十六子允祿被雍正皇帝如此重用和厚愛仍然參與到了弘皙的造反案中。繼位之初就對政敵嚴厲打擊,大力維護皇權(quán)統(tǒng)治,甚至不惜親手處死親生兒子來為弘歷將來的登基掃除障礙的雍正皇帝對于心慈手軟的乾隆皇帝繼位以后肯定不會放心。四個輔政大臣中,有兩位雍正皇帝的弟弟——皇十七子胤祿和皇十七子胤禮,外加一位兩朝重臣張廷玉,還有一位帶兵出身、雍正皇帝寵臣鄂爾泰。有了這四位大臣的保駕護航,即使昔日的政敵們勢力依然存在,依然能夠影響朝政也不至于翻起大的風(fēng)浪。
皇十七子胤禮畫像
2、乾隆皇帝缺少政治經(jīng)驗
雖然,雍正皇帝的這位皇四子弘歷深受康熙皇帝厚愛,雍正皇帝也早在繼位之初就將弘歷秘密立為皇儲,但是因為昔日的皇四子胤禛在康熙晚年忙于“九王奪嫡”事件而忽略了對弘歷教育方面的培養(yǎng),以至于弘歷接受教育的時間過晚,直到雍正皇帝繼位以后才加強和重視弘歷的教育事業(yè)。
雍正皇帝畫像
在雍正朝,這位半公開化的皇太子在雍正皇帝過分的保護下,僅僅忙于學(xué)習(xí)的弘歷很少參與政事,直到雍正朝晚年才因為貴州苗族起義而被雍正皇帝指派參與其中,而且僅僅是配合張廷玉、胤祿等人,起到協(xié)助作用,并不算真正意義上的參與政事。所以,弘歷繼位的時候雖然已經(jīng)25歲,但在朝中政事方面,他還差得很遠,甚至尚未開竅,一點不懂。所以,雍正皇帝為其安排輔政大臣不無道理。
張廷玉劇照
3、便于繼續(xù)推行雍正朝的各項改革制度
乾隆皇帝對于朝政的陌生肯定會讓雍正皇帝擔(dān)心自己在位時期既定改革措施的繼續(xù)推行,雖然雍正朝推行的“火耗歸公”、“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當差納糧”和“密折制度”、“密儲制度”等已經(jīng)成熟,甚至開始在全國推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所獲得的效果并沒有達到雍正皇帝的要求,甚至還相差甚遠。甚至,“改土歸流”等改革還處在試探階段,才剛剛推行,尚未收到明顯的效果。所以,雍正皇帝之所以安排輔政大臣,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繼續(xù)推行自己的各項改革政策,為大清王朝達到鼎盛階段做好各項準備。
雍正皇帝劇照
4、邊疆問題集中爆發(fā)
雍正皇帝在位期間將追繳國庫欠款、推行各項制度改革、努力維護皇權(quán)統(tǒng)治以達到休養(yǎng)生息、整頓歷史、提高清朝綜合勢力的目的。對于邊疆問題,各民族的維護和統(tǒng)治有些疏忽,甚至有些放縱的意味,以至于到了雍正朝晚年,邊疆戰(zhàn)事頻發(fā)、民族矛盾凸顯。雖然雍正皇帝給乾隆皇帝留下了巨額遺產(chǎn),但是也留給了乾隆皇帝甚是棘手的邊疆戰(zhàn)亂問題。將這些自己都沒能處理明白的邊疆、民族等問題留給一個毫無政治智慧和經(jīng)驗的兒子,雍正皇帝當然不會放心,只能委托給幾個親手處理過,最為熟悉該類問題的親信大臣。
乾隆朝四大輔政大臣
不管雍正皇帝是出于何種目的為已經(jīng)步入青壯年的乾隆皇帝安排四位輔政大臣,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大清王朝的繁榮鼎盛,這個在清朝乃至中國歷史上都鼎鼎大名的勤政帝王遠遠超過了“死而后已”,真正做到了為清朝奉獻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