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政權是漢末紛爭中最強諸侯,猛將謀士如云,士兵有百萬之眾,其中曹魏騎兵最為恐怖,尤其是如狼似虎的虎豹騎,可謂天下無雙!
曹魏的騎兵有多恐怖呢?魏的騎兵乃吸收幽州突騎、并涼鐵騎與烏桓名騎之集大成者,而且當時曹魏已經(jīng)擁有了具裝騎兵,鞍鐙齊全,且連人帶馬都覆蓋鐵甲的重騎兵,一旦在平原上沖鋒起來,游牧民族的騎兵會一觸即潰,而各路諸侯的步兵方陣會被直接沖垮。
三國時期,今內(nèi)蒙古和遼寧省交界處出現(xiàn)了一個威脅中原地區(qū)的游牧民族,烏桓。曹操帶領騎兵親自出征,在白狼山,曹軍的前鋒騎兵與烏桓軍不期而遇,正所謂兵貴神速,曹軍已經(jīng)顧不上后方糧草沒到,在曹將張遼的帶領下一陣沖鋒,沖進了烏桓領地,烏桓人不投降的都被殺了,投降的都讓曹操遷往內(nèi)地種地了。
曹魏騎兵唯二進攻不了的,就是西南方的蜀漢政權,和東南方的東吳政權。蜀漢政權有秦嶺和大巴山做屏障,曹魏騎兵難以施展,曹魏步兵不擅長山地戰(zhàn)。東吳政權有長江淮河天險,曹魏騎兵也難以施展,曹魏水軍沒有東吳的水軍強大。
但是隨著后來諸葛亮北伐,攻入曹魏境內(nèi),曹魏騎兵遇上了勁敵。就是諸葛亮帶領的蜀軍,尤其是諸葛亮帶領的蜀漢騎兵。每每打得曹魏騎兵很郁悶。那蜀漢騎兵如何打得曹魏騎兵十分郁悶呢?筆者覺得有以下三點原因。
第一點原因,蜀軍的馬比曹魏的馬要好。
曹魏的馬屬于草原馬種,在華北平原,內(nèi)蒙古大草原作戰(zhàn)很擅長。蜀漢的馬是羌人支援的,羌人的馬是山地丘陵馬種和草原馬種的結(jié)合。雖然沒有曹魏的馬強壯威猛,但更加迅速靈活。而且,蜀軍內(nèi)部有自幼和羌人打交道的馬超從弟馬岱,以及羌人的騎兵顧問。
蜀軍的主要目標是今天的甘肅東南部,這里到處都是黃土丘陵,曹魏的馬難以在起伏的丘陵地帶發(fā)揮威力,而蜀漢的馬一般不和曹魏騎兵在平原之上直接作戰(zhàn),而是主要突襲曹魏的步兵。就算真的要和曹魏騎兵作戰(zhàn),也會把曹魏騎兵引入丘陵地帶。
第二點原因,蜀軍對付曹魏騎兵的武器比較好。都是天才諸葛亮細心研究了曹魏騎兵的特點,而發(fā)明的。下面筆者介紹幾種諸葛亮的發(fā)明:
第一個,扎馬釘。
(扎馬釘是這樣的)
堪稱是冷兵器時代的地雷,人踩著沒事。蜀漢自己的戰(zhàn)馬不披鎧甲,且重量輕速度快,踩著也沒事。而曹魏的戰(zhàn)馬,由于披著重甲加集群沖鋒,只要踩著泥土下的扎馬釘,基本上馬腳廢了。
第二個,鹿角。
(鹿角的這樣的)
鹿角是現(xiàn)代鐵絲網(wǎng)的鼻祖,鹿角可以遲滯曹魏騎兵的進攻,讓曹魏的戰(zhàn)馬減速。曹魏的戰(zhàn)馬要想突破鹿角,要不卸下鎧甲馬才能跳過去,要不只能由步兵清除鹿角了。
第三個,諸葛連弩。能一下連發(fā)十支箭。精度高,威力大,即便一支箭穿不透曹魏重裝騎兵的鎧甲,密集的箭雨打在同一個部位,鎧甲也會被穿透。且箭上有毒。
第四個,都知道諸葛亮為解決山地運輸糧食的問題發(fā)明了木牛流馬,但平地上運輸糧食,諸葛亮發(fā)明了偏箱車。
(偏箱車是這樣的)
偏箱車是一側(cè)加裝了箱板裝甲的輜重車,平常在平坦的道路上可以運輸糧草物資,遭遇敵人騎兵時便可相互連接,化為移動的戰(zhàn)斗堡壘與臨時掩體.在八陣圖中與扎馬釘,鹿角配合使用。使敵人的重裝騎兵集群沖鋒變成一個個騎兵單體。
接下來,就是曹魏騎兵在蜀軍騎兵面前難有建樹的第三點原因,就是蜀軍用八陣圖,戰(zhàn)法得當。
《晉書 馬隆傳》:“馬隆依八陣圖,作偏箱車,地廣則鹿角車營,路狹則為木屋施于車上,且戰(zhàn)且前。弓矢所及,應弦而倒。
(八陣圖是這樣的)
曹魏騎兵集群沖鋒在八陣圖下成了送人頭,隱藏在偏箱車后的諸葛連弩就可以發(fā)揮其連發(fā)優(yōu)勢,對敵騎構(gòu)成殺傷;同時,使用矛戟刀杖等兵器的士卒也在陣內(nèi)掩護弩士,殺傷敵人的騎兵單兵。另外在步車陣后及側(cè)翼,還布置有騎兵以備應援,并可以在關鍵時刻兩翼包抄,完成最后擊殺。
曹魏如果是盾牌兵進攻,諸葛連弩作用變小,但偏箱車可以接下來撞擊敵人的盾牌,曹軍手臂酸麻,丟棄盾牌,這時,就是蜀漢騎兵發(fā)揮威力之時。蜀漢騎兵或拿大砍刀收割曹軍人頭,或拿長矛像穿肉串一樣地穿曹軍,或用馬蹄子踩地曹軍粉碎性骨折。當曹魏騎兵再沖向蜀漢騎兵,偏箱車相互連接,蜀漢騎兵跑進車陣,曹魏騎兵將再次面對諸葛連弩的轟擊。
難怪,蜀漢騎兵有這些優(yōu)點,蜀軍有這么多對付曹魏騎兵的方法,所以,縱使是漢末紛爭天下最強騎兵,遇上蜀漢騎兵也是無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