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提及司馬懿必說四個字鷹視狼顧,但司馬懿不僅僅是鷹視狼顧,更是一代大政治家,且忍天下不能忍之事。可以說,高平陵之變?nèi)绻皇撬抉R懿,而是王凌或者是蔣濟,曹爽絕對有一戰(zhàn)的勇氣和決心,絕不會束手就擒,但由于遇見的司馬懿,曹爽喪失的不僅僅是勇氣更是信心,司馬懿的強大氣場絕對可以傲視一切,可以說,只要諸葛亮一死,天下就領(lǐng)兵作戰(zhàn)而言,沒有一個是對手。司馬懿成功的秘密就在于三個字:“忍,穩(wěn),狠”。
這里必須要說明一點,司馬懿是文官,領(lǐng)兵作戰(zhàn)是不是他的長項,這完全的意外和趕鴨子上架。在208年赤壁之戰(zhàn)以后,荀彧舉薦司馬懿出山,在曹操的強令之下,司馬懿才不得出來“工作”。得以進入曹丕麾下?lián)喂賳T。因才干出眾得以在朝中為官,但梟雄看梟雄,曹操始終對司馬懿不放心,所以對司馬懿沒有放權(quán),采取有限使用,而此時的司馬懿十分低調(diào)和隱忍,就是好好輔佐曹丕,不爭不搶。在曹丕篡位登基以后。司馬懿才得以進入中樞。司馬懿心計深沉,在曹丕在位時司馬懿得以重用。是御史大夫,輔軍大將軍,但依舊是文臣。直到曹睿登基才成為輔政大臣。就是這個時候開始第一次執(zhí)掌兵權(quán)。為驃騎大將軍。成為曹魏第一個異姓主將。由此也可見,司馬懿文武雙全。而最能體現(xiàn)司馬懿的隱忍的就是曹爽當輔政大臣的時候,司馬懿稱病十年。知道現(xiàn)在自己只有忍。
在此期間他的弟子孫禮因為司馬懿的牽連被降為并州刺史。孫禮去和司馬懿告辭的時候面露不悅,司馬懿道:你這是什么表情,你是嫌得到并州的小呢?還是怨恨處理分界事務(wù)不正確呢? 孫禮道:區(qū)區(qū)官位我還不放在心上,我是為太傅不平,您應(yīng)該追循伊尹、呂尚的足跡,匡正輔佐魏國朝政,上可以報答明帝的囑托,下可以建立萬世的功勛。司馬懿卻說:你先不要悲痛,要學會忍受那些不能夠忍受的事情。 這個意思就很明顯了,在自己實力不夠的時候,只能忍著?,F(xiàn)在暗中積蓄力量,待時機成熟的時候,一舉滅之。 司馬懿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而當司馬懿高平陵成事的時候,那真是殺人如麻,絕對不給敵人任何機會。
司馬懿雖然是文官主掌兵,但就軍事指揮能力而言,從司馬懿在曹叡時期第一次獨領(lǐng)兵作戰(zhàn)擊敗東吳的諸葛瑾,到最后一次南征壽春擊敗王凌,司馬懿一生的戰(zhàn)績是七勝兩平一敗,勝是:襄陽勝諸葛瑾,石陽勝孫權(quán),上庸擒孟達,遼東平定公孫淵,三州口勝朱然,廬江勝諸葛恪。壽春擊敗王凌。兩平和一敗都是諸葛亮的。
諸葛亮曾經(jīng)評價司馬懿用兵為“詭詐”,而后是致命一擊。就是說沒有章法可循。當時除了 諸葛亮之外,沒有人敢說能在正面戰(zhàn)場擊敗司馬懿。諸葛亮與司馬懿的兩平之戰(zhàn),漢中之戰(zhàn)與五丈原之戰(zhàn),應(yīng)該說如果不是諸葛亮的“資本太低”不能打消耗戰(zhàn),司馬懿也未必戰(zhàn)平。司馬懿打仗的最大特點是出奇制勝,而諸葛亮卻恰恰是以穩(wěn)為上。二人的鹵城之戰(zhàn),司馬懿表現(xiàn)得畏首畏尾,追而不擊。曹魏諸將評價司馬懿畏諸葛亮如虎,但實際上是,司馬懿一直在尋找諸葛亮的破綻。而諸葛亮卻滴水不漏。司馬懿只有怏怏而回。而此時諸葛亮卻突然出手,大敗司馬懿。這是司馬懿一生唯一一次敗仗。可以說二人無論在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乃至人心的洞察方面,司馬懿都遠遠不如諸葛亮。而諸葛亮唯一就是敗給了時間。比司馬懿小兩歲的諸葛亮在五十四病逝。司馬懿一生文能安邦,武能定國。歷經(jīng)四朝,兩度托孤,最后終成偉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