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瞻三孔,梁山好漢多。 微山湖伴唱,長島蜃樓歌。 ——《五律.山東梁山 》
在我國的四大名著中,《水滸傳》描寫了北宋年間一眾梁山好漢的故事。在我們的印象中,這些梁山好漢都是大塊吃肉,大口喝酒,永遠把義氣放在第一位,彼此間親密無間。然而事實并不是這樣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梁山也不例外,里面的小山頭也比比皆是。
比如宋江人緣好,和誰都能打好關系,出事了大家也愿意豁出性命來去幫他。但是有的人待遇就比較慘了,
明明自己也是梁山好漢中的一員,可大家就是不待見他,導致了一個非常窘迫的局面,最后生病了都沒人照顧他,只能在病痛中無奈的離世。
楊志的當官夢
他就是在一百零八位好漢中,排行第十七的青面虎楊志。他就是一個典型的悲情人物,早年本來在北宋官府中混得好好的,可是天降災禍硬生生的把他逼上了梁山。
本以為上了梁山之后,自己的生活會有一些許的改變,至少不會再像以前那樣活的憋屈。結果到了梁山后,因為他性格怪異,毫無建樹,所以大家都不待見他,沒有一個朋友。
楊志是楊家將的后代,素有大志,從小就立下了誓言要收復燕云十六州。
為此,他從小就苦練武藝,最終考上了武舉。有了功名在身的楊志,對自己的未來有著滿滿的憧憬,一心想在朝廷之中當大官,實現自己從小就立下的誓言。楊志后來干到了殿帥府制使這個官職,這個官職相當于現在的連長,是一個中下級軍官。
林沖上了梁山后,大家都不信任這個原官府中人,所以要繳納“投名狀”。林沖下山后,就看到了楊志這個北宋朝廷里的軍官,覺得把他作為投名狀是比較合適的。然后兩個人就打了起來,結果彼此間過了幾十招,難分勝負,只好作罷。但是這場打斗中,雙方竟打出一點感情來,彼此間惺惺相惜,梁山就向楊志拋出了橄欖枝。
那時候的楊志,怎么可能會答應去梁山上當土匪呢?要知道他的夢想是當官,而不是去當土匪。
在生辰綱上倒霉的楊志
在水滸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一個詞叫做生辰綱(花石綱),這兩樣其實本質上是一個東西。這兩種東西在宋徽宗時期出現的極為多,當時宋徽宗生活驕奢淫逸,常常感到錢財不足,于是向下面的各級官府下令,要求他們貢獻錢財。貢獻的多的,可以加官進爵,貢獻的少的就問罪。
而官府哪有什么錢,只能變著法的剝削百姓,然后把剝削到的財物送到京城給宋徽宗,而這一批財物就叫做生辰綱。
所以生辰綱在宋徽宗時期是極為重要的,昏庸的宋徽宗,甚至把貢獻上來的生辰綱數量,當作了對官員考核的標準。
而梁山好漢們要大口吃肉,大口喝酒,這樣是會消耗大量錢財的。他們又打出了替天行道這個招牌,不可能去搶劫一些貧窮的民眾,更何況這些民眾也沒有什么油水可以撈,所以他們就把目標放在了生辰綱之上。
后來楊志就接到了一個任務,要運送一批生辰綱前往京城。但他的運氣很差,船隊在黃河上翻了。楊志這個時候很慌,他知道發(fā)生了這種事,自己肯定要倒霉。于是官也不要了,跑回了老家,隱姓埋名躲了起來。雖然過著躲躲藏藏的生活,但楊志也并沒有放棄做官的夢想。
楊志找到了一個機會,又跑到京城,看能不能找到門路,把以前的罪責給免了,再去當官。
楊志找到了北宋時期的權貴高俅,但是他沒什么錢,被趕了出去。楊志知道自己想要回到以前的生活,必須得要有足夠的錢財才行。但他又沒錢,這該怎么辦呢?
最終他把目光放在了自己的家傳寶刀之上,這把刀鋒利無比、吹毛斷發(fā),只要賣出去,肯定能得到很多的錢財。隨后楊志就跑到了市場上叫賣自己的家傳寶刀。
但楊志的運氣有點差,賣刀的時候碰到了一個潑皮,想要把他的寶刀給騙走。楊志當時的心情本來就差,又遇見這么個人物,一氣之下,拔刀就把這個潑皮給殺了。
在殺了人之后,楊志也豁出去了,沒有想再去逃亡,直接就站在了原地。
后來楊志就被官府給抓走了,官府也頗為理解楊志的做法,對他進行輕判,本來應該是死罪的,結果他被發(fā)配到河北大名府充軍。
屢屢不得志的楊志
是金子在哪里都會發(fā)光的,楊志在大名府受到了梁中書的賞識。
在北宋末期,天下局勢非?;靵y,北方有梁山作亂,南方有方臘造反。
梁中書是一個典型的腐敗官員,整日里想的都是升官發(fā)財。在當時升官最好的辦法就是找到足夠多的生辰綱,然后上貢給皇帝,博得皇帝一個開心。梁中書也收集了一批生辰綱,準備送至京城給宋徽宗,而這個押送的人選,他就選擇了楊志。
只要把這批生辰綱成功送回京城,楊志就能傍上梁中書的大腿,成功的當上自己夢寐以求的官。但他也是倒霉,這個時候碰到了梁山好漢。不過這也不意外,梁山主要的活動地就是在河北地區(qū),被他們劫了也很正常。
楊志這個人雖然武力值比較高,但腦子卻不怎么夠用,被人下了藥昏了過去,然后生辰綱就被劫走了。
楊志這個人非常的高傲,對周邊的人都看不起,總是覺得自己天下第一。他的這個性格也影響了他的一生。
在這次生辰綱被劫之后,其他的押送人員眾口一致的說是楊志的原因,才導致被劫的。
他們會這樣做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在押送路上,楊志稍有不快,就對其他人又打又罵。事情失敗后,其他人把所有的責任推到他的頭上,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丟了生辰綱之后,楊志在北宋官府是真的混不下去了,恰巧這個時候梁山又給他拋來了橄欖枝,順手推舟就上了梁山。
楊志對梁山這個地方,那是一點認同感都沒有,他骨子里還是希望自己能當官,而且楊志也看不起這些梁山好漢,他認為這些人都不過是土匪強盜罷了,和他們待在一起,簡直是辱沒了自己。
這樣的狀態(tài)久了,楊志的心態(tài)就非常差。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
因為楊志的心態(tài)差,所以他在梁山混的差,因為他在梁山混得差,所以楊志的心態(tài)也就更差了。
楊志在梁山里整日借酒消愁,什么話也不說。
結語:
后來宋江被朝廷招安了,楊志似乎看到了命運的曙光,覺得自己終于可以不用再當土匪了,可老天爺就是不眷顧楊志。
梁山被招安后,朝廷馬上給他們安排了一個任務,就是去南方攻打方臘,結果這個時候楊志居然病倒了,沒去成。
其實楊志的身體條件還是不錯的,只要能好好的醫(yī)治,這場病不算什么大事。
可是根本沒有人搭理楊志,他遇到這樣窘迫的狀況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他在朝廷里混的時候屢遭挫折,根本沒交到朋友,后期上了梁山之后又心高氣傲,也沒有交到朋友。最終淪落到了生病都沒有人照顧,只得無奈在病痛中死去。
我們要吸取他的教訓。在平常生活中待人友善,積攢一個不錯的人緣,這樣才能得到更好的生活。
參考資料:
《五律·山東梁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