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孝宗立太子早期,孝宗光宗父子倆關(guān)系融洽,太子孝順有禮節(jié)且理政有才。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看著孝宗一直沒有退位的意思且身體還很棒,就有點難受,對老父親不太滿意。
為了早日繼承皇位,光宗開始尋求德壽宮的幫助?!肮庾谠邡Q禁,意欲內(nèi)禪,終難發(fā)言,數(shù)擊鮮于慈福太后。太后疑之,詢問近侍說:大哥屢排當,何故?旁則有奏曰:意望娘娘為趣上耳?!?
慈福太后也就是吳后,在明白光宗的意義后“語上曰:官家也好早取藥,放下與兒曹。上曰:臣久欲爾,但孩兒尚小,未經(jīng)歷,故不能即與之。”
高宗禪位時,孝宗約四十五歲,而孝宗禪位時光宗時年四十二歲,這件事在孝宗禪位前,所以才這樣說。吳后把孝宗的意義轉(zhuǎn)達給光宗,光宗對曰:“臣鬢已白,尚以為童,則罪過翁翁。”可見光宗對孝宗讓自己長期做太子產(chǎn)生了不滿。在通過后宮這條路走不通之后,光宗決定借“烏髭藥”之事來向孝宗攤牌?!肮饣蚀呵镆迅撸肿詵|宮尹天府如侍重華,從容啟上曰:有贈臣以烏髭藥者,臣未敢用。”
孝宗以“正欲示老成于天下,何以為”截斷了光宗。接下來的事情更讓光宗感覺自己的太子之位受到了嚴重威脅。當時光宗被立為太子之時,慶王愷晉封為魏王出鎮(zhèn)外藩,這樣的安排是為了避免兄弟之間的斗爭。
趙昚
宋孝宗雖然是為了宗社大計,令魏王出鎮(zhèn)外藩,但總感覺有愧疚之感,所以經(jīng)常賞賜魏王,而這必然引起宋光宗敏感的神經(jīng),越加對孝宗不滿。
淳熙十四年(1187年)冬十月,高宗崩于德壽宮,孝宗決定服喪三年,在當年詔太子參預政務(wù),到了淳熙十六年(1189年)二月,便下詔傳位皇太子。在如此短的而時間內(nèi)禪位,是光宗所沒想到的,也是朝臣未能想到的。
事實上,在高宗死之前,孝宗就有禪位的想法。“十四年十月,高宗皇帝崩,先是,孝宗已有禪意,嘗命有司葺都亭驛,其制侔德壽宮。既而以天下不可奉三宮,乃緩其事?!蹦敲葱⒆跒槭裁聪胍宋荒??
從種種史料來看,主要有兩點原因。
其一,光宗已到中年,為了早日登上皇位拉攏多方勢力,這點孝宗早已經(jīng)察覺,如果這樣的行為繼續(xù)下去恐怕會影響朝廷穩(wěn)定。
乾道元年(1165年),宋孝宗準備立太子,這時宋光宗聯(lián)合王淮試圖爭一爭,但結(jié)果是他哥哥趙愭成為了太子,這件事情,本來可以悄無聲息地結(jié)束,但王淮露了馬腳,宋孝宗對王淮進行了處罰,算做是對光宗的警告。
趙惇
乾道三年(1167年),莊文太子趙愭薨逝,給光宗留下一個絕佳的機會,鑒于上一次教訓,他并沒有急于行動,而是積極搞好與兩宮和宰輔的關(guān)系。因為他明白,如果想要當上太子,這些人將起著關(guān)鍵性的作用。
光宗其實很有野心,在沒做太子的時候就不太老實,苦心經(jīng)營自己的勢力,莊文太子死后,孝宗在立太子這件事情上猶豫不定,雖然有立趙惇的意思,但趙惇排行老三,中間還有個老二魏王趙愷,這一拖就拖立四年。后來光宗通過宰輔的力量,特別是虞允文,請求早日確立皇太子,這才在讓趙惇成為了太子。
由此結(jié)合上文不難看出,光宗急于登上帝位,必然是拉攏了一批人,向孝宗表達了想讓其退位的信息。盡管孝宗完全可以無視這些行為,但也說明光宗在朝廷里面經(jīng)營日久,為了朝廷的穩(wěn)定,孝宗生出禪位的心思也不是不可能。
其二、孝宗想效當年高宗禪位久事,居于幕后,把握大方向。
高宗禪位孝宗,不僅留下了美名,依然對朝廷發(fā)揮著超然的影響力,這是孝宗深有體會的事情。禪位雖然不能夠直接決斷政事,但仍然可以通過各種方法發(fā)揮影響力,對國家決策走向取到一定的作用。
可惜,未曾放棄北伐的孝宗,卻沒有想到光宗即位之后,卻果斷放棄了北伐的心思,自此南宋偏安一隅,再不談北伐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