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武帝陳霸先是個有作為的人物,但是他創(chuàng)立的陳朝卻是一個沒有前途的王朝。陳氏集團(tuán)的基礎(chǔ)太差,周圍的環(huán)境又太險惡,所以盡管能一時立住腳跟,但江東王氣終究難以維持長久。
陳武帝立國之初,長江北岸是北齊的勢力范圍;西北有北周和后梁,荊襄全屬敵境;而江南內(nèi)部還有若干不愿與他合作的勢力,如縉州(今浙江金華)留異、臨川(今江西撫州)周迪、閩州(今福建)陳寶應(yīng)、湘州(今湖南)王琳等。
王琳是一個強勁的對手。陳霸先受禪前,曾以梁敬帝的名義征他入朝,他拒不應(yīng)命。陳霸先命侯安都、周文育領(lǐng)兵討伐。永定元年(557年)陳霸先受禪時,兩軍還沒有決戰(zhàn)。侯安都得到消息后,嘆道:“吾今茲必敗,戰(zhàn)無名矣!”他料得不錯,沌口(今武漢市漢陽東南)一戰(zhàn)陳軍大敗,侯、周二將和裨將周鐵虎、程靈洗都成了俘虜。
王琳把軍府移駐郢州(今武漢市),所部進(jìn)占江州。永定二年(558年),王琳立梁元帝的孫子蕭莊做皇帝,儼然和陳朝喝起對臺戲來。相持到八月中,王琳才接受陳武帝所派說客的勸告,退回郢州。他之所以肯退兵,其實是由于后梁乘虛襲取了長沙、武陵(今湖南常德)等地。
被俘的將官,除周鐵虎被殺外,侯、周、程三人總算逃還陳軍。永定三年(559年)六月,陳武帝駕崩,其時距王琳撤兵不過十個月。江陵陷落后,陳武帝原在梁元帝處做“質(zhì)子”的兒子陳昌和侄兒陳頊即被西魏軍帶往長安。這時只有另一個侄兒陳蒨(陳頊之兄)成為惟一的皇位繼承人,而惟一的舊將侯安都(陳氏初起時,舊將不過杜僧明、周文育、侯安都三人,杜已死,周不久前又為叛將熊縣朗所殺)則成為決策大臣,這個朝廷可謂寡弱之至了。
侯安都
王琳知陳武帝已駕崩,立即準(zhǔn)備再舉進(jìn)攻。十一月,兵進(jìn)大雷(今安徽望江)。陳文帝命侯瑱、侯安都等領(lǐng)兵抵御。兩軍相持到文帝天嘉元年(560年)二月,已達(dá)一百多天。北周見王琳東下,發(fā)兵襲擊郢州,因守將孫玚堅守,沒有得手。王琳得訊,怕軍心動搖,率水軍東下,企圖速戰(zhàn)速決。蕪湖之戰(zhàn),王琳大敗,退到湓城(今江西九江),收拾不攏殘部,只得逃投北齊。蕭莊也被侍從送到齊境。
攻郢州的周軍攻城不下,見陳軍將到,便解圍而去。孫玚見大勢如此,便投降陳朝。陳軍進(jìn)而與后梁、北周爭巴陵(治今湖南岳陽)、湘州,到天嘉二年(561年)正月,逼退周軍,陳的西境才達(dá)到今鄂中、湘北,可以說勉強站住腳跟了。
陳文帝在位七年后,陳宣帝繼位,陳宣帝在位十四年(實為十三年強)。太建十三年,即隋開皇元年(581年),一個強大的王朝在冉冉興起。隋文帝任賀若弼為吳州總管,鎮(zhèn)廣陵(今江蘇揚州);韓擒虎為廬州總管鎮(zhèn)廬江(今安徽廬江西南)兩支矛頭對準(zhǔn)江南,南朝滅亡,已指日可待。
愛好文詞的陳后主
1、繼位時幾乎死于行刺
太建十四年(582年)正月,陳宣帝駕崩,太子叔寶嗣位,叔寶就是陳后主。這分明是隨時可能喪失的位子,但是還有人拼命去爭。
宣帝臨終時,叔寶和兩個兄弟叔陵、叔堅一同在宮中侍疾。叔陵要搶帝位,預(yù)先關(guān)照典藥吏說:“切藥刀甚鈍,可礪之!”宣帝剛斷氣,叔陵便命侍從到外面拿劍。侍從不明白他的用意,拿來一口在朝堂上佩戴的木劍。叔陵大怒,但是又不好說,只好忍著。
叔堅見他的神情不對,生怕出事,便注意他的舉動。第二天小殮的時候,太子跪伏哀哭,叔陵抽出切藥刀,朝太子頸后砍去,太子受傷昏倒。太子的生母柳皇后上前救護(hù),也被他砍了幾刀。乳母吳氏拉住他的肘部,叔堅上前奪他的刀。他不甘心失敗,見太子勉強立了起來,便拉住他的衣服,幸而被太子掙脫。
最后,叔堅奪下他的刀,用袖管代替繩索,把他綁在柱子上。其時,吳氏已把太子轉(zhuǎn)移出去,叔堅要找太子,請示怎么處理。叔陵乘沒有人看管,掙斷袖管沖出,即回府集結(jié)部下,還釋放囚犯充兵,糾集了近一千人的隊伍。宮里叔堅向柳皇后察報后,派使者以太子的名義召右衛(wèi)將軍蕭摩訶入宮,命他討賊。蕭摩訶帶了馬步兵士,輕而易舉地殺了叔陵。至此事變平定,陳后主這才做穩(wěn)了皇帝。
2、愛好文詞與治國
陳后主叔寶,字元秀,太建十四年(582年)即位時年三十歲。他生于江陵,出生的第二年便落到西魏軍手里。西魏、北周使陳頊和妻子柳氏分居兩地,叔寶跟母親在一起。陳天嘉三年(562年),北周先遣返陳頊,然后再遣返柳氏和叔寶母子。
陳叔寶
其時叔寶十歲,盡管南歸后,“生深宮之中,長婦人之手”,但幼年曾經(jīng)的苦難也應(yīng)該留有印象。然而,他把寶貴的生活經(jīng)驗都丟到腦后去了。
后主愛好文詞,太建八年(576年),宣帝聽了吏部尚書孔奐的意見要用人品好的王廓做太子詹事。叔寶不同意,堅持要用江總。宣帝終于聽他的話,用了江總。江總字總持,南齊士族領(lǐng)袖江敦的曾孫,長于五言詩,而失之浮靡。
他比陳叔寶大三十四歲,是前輩先生了,然而不能引導(dǎo)太子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是應(yīng)該受譴責(zé)的。后主即位后,他的官越做越大,直做到尚書令。這是執(zhí)掌政事的要職,他卻與都官尚書孔范、散騎常侍王瑳等十幾個文士,經(jīng)常陪著后主在后庭游宴,妃嬪、女學(xué)士也不回避。
后主把江總等文士叫做“狎客”,叫他們和妃、嬪等賦詩,互相贈答。后主選擇最艷麗的詩,配上曲子,使宮女一千多人歌唱。曲子的名目有《玉樹后庭花》、《臨春樂》等。
江總在后主至德元年(583年)已六十五歲,他不顧國家安危,也不顧廉恥,混在一大堆中青年男女中飲酒賦詩,不能算政治家、文學(xué)家,只能算一個老清客。陳亡之后,他又做了幾年隋朝的官,到開皇十四年(594年)才死。這樣一個人,自然寫不出什么好作品來的。
奢靡浮華背后的亡國
陳后主寵愛的妃、嬪有張貴妃,龔、孔二貴嬪,以及王、李二美人,張、薛二淑媛,袁昭儀、何婕妤、江修容等,另外還有女學(xué)士袁大舍等。后主建造臨春、結(jié)綺、望仙三閣,都有幾十丈高,連延幾十間,大量使用沉香檀香等名貴木材,用金玉珠翠裝飾,室外積石成山,引水為池,種了許多奇花異卉。后主自己住臨春閣,張貴妃住結(jié)綺閣,龔、孔二貴嬪住望仙閣,過著窮奢極欲的生活。
張麗華
張貴妃名麗華,出身低微,原來是龔貴嬪的侍兒,后來變成了最得寵的貴妃??踪F嬪的地位僅次于張貴妃??追逗退Y(jié)為兄妹。后主最不愿意聽見諫諍的話,孔范專講好話,后主聽得進(jìn),因此言聽計從。
孔范自以為文武才能,無人可及。他對后主說:外間諸將,出身行伍,不過匹夫之勇,沒有深謀遠(yuǎn)慮,后主根據(jù)他的意見,每見將帥稍有過失,就把所率軍隊,分配給文官帶領(lǐng)。文官武將都不滿意,心都散了。
后主信任的人還有施文慶、沈客卿兩人。施文慶是中書舍人,后主在東宮時,他就追隨左右。他記性好,精于算賬。沈客卿是他的朋友,得他的推薦,也做了中書舍人。他熟悉朝廷典故,口齒伶俐,一下子就得到后主信任。后主修建宮室,開銷巨大,度支部門哪里供應(yīng)得上。沈客卿提議加重關(guān)、市的稅收,每年的收入增加了幾十倍。
后主非常高興,認(rèn)為施文慶是個人才,百姓卻怨聲載道。當(dāng)時朝中也有人直言諫勸。曾在東宮任職的傅綽后來做了秘書監(jiān)、右衛(wèi)將軍兼中書通事舍人。他被施、沈誣陷下獄,就在獄中上書,直言后主“酒色過度”,“后宮曳綺繡,廄馬余菽粟,百姓流離,低尸蔽野”的狀況。后主看了,自己不僅不改過,反而使人問傅綽肯不肯“改過”。傅綽不肯,結(jié)果被迫自殺。
禎明元年(587年),隋朝下江南的準(zhǔn)備工作快完成了。吳興才士章華上書諫后主,說:“今疆埸曰蹙,隋軍壓境,陛下如不改弦更張,臣見麋鹿復(fù)游于姑蘇矣!”這是以春秋時吳王夫差亡國為前車之鑒諫勸后主,后主見書大怒,立即命令把他斬首。
韓擒虎
禎明二年(588年)十月,隋文帝宣布出師伐陳。次年正月,隋軍渡江,韓擒虎軍首先進(jìn)入建康。陳后主和張貴妃、孔貴嬪躲到井里,被隋軍用繩子像吊水似地拉了上來。
隋以晉王楊廣為元帥,高颎為元帥長史。高颎先進(jìn)建康,楊廣派人通知他留張麗華。高颎不聽,把她殺了。楊廣從此對高颎懷恨于心。楊廣進(jìn)了城,殺施文慶、沈客卿等幾個百姓最恨的貪官。
陳亡了。陳共五帝、三十三年。
陳朝君臣到長安后,隋文帝又把孔范、王瑳等幾個放逐到邊塞。他對后主頗為優(yōu)容,叔寶卻提出“愿得一官號”的要求。隋文帝聽了很感意外,因而有“陳叔寶全無心肝”的評價。
隋文帝仁壽四年(604年)十月,陳叔寶死,年五十二歲。即位才幾個月的煬帝即賜他長城縣公之爵,謚為“煬”。但他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他自己死后也會被謚為“煬”。“煬”是什么意思呢?“好內(nèi)遠(yuǎn)禮,去禮遠(yuǎn)眾,逆天虐民”是為“煬”。這一謚號,對陳叔寶和楊廣,都是適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