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厲害的人,做事既能夠拼搏,做人更懷有智慧。
《周易》告訴我們,想要無往不利,必須掌握以下三種智慧:
1
定
——堅持自己選擇的路
《易經(jīng)》孚卦,說到:“六三,得敵,或鼓或罷,或泣或歌?!?/p>
大意是,別人敲鼓自己也跟著敲鼓;別人哭泣,自己也跟著哭泣;別人唱歌,自己也跟著唱歌。
這樣的人總是人云亦云、搖擺不定。
真正厲害的人,是有定力的人。
人生的路上,充滿了太多的磨難、誘惑和選擇,而有定力是獲得成功的第一步。
有定力的人,意志堅定,如凈水無波,不隨物流、不為境轉。
說到定力,“武圣人”關羽尤為人所稱頌。
關羽與劉備在下邳失散,關羽一人護送劉備的兩位夫人前往許都。
途中曹操故意讓關羽與二位嫂子同住一室。
不想,關羽一手拿著燭火,一手拿刀,通宵站于戶外。
此后,曹操對關羽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又送美女和金銀財寶無數(shù),還封關羽為“漢壽亭侯”。
關羽讓美女服侍嫂嫂,財物則交嫂嫂暫時收藏。
然而,在得知劉備的下落后,關羽當即掛印封金、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護送兩位嫂嫂與劉備團聚。
俗世斑斕,名利誘惑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往往會蒙蔽一個人的雙眼,迷亂一個人的心性。
唯有保持定力,才能時刻擁有清醒的頭腦,看清前方的道路。
才能像一株青竹那般,沿著生長的放心節(jié)節(jié)攀升,“咬定青山不放松”。
宋代趙善璙有言:“必其胸中器局不凡,素有定力。不然,胸中先亂,何以臨事?”
做人有定力,才能戒欲望、抗誘惑,才能臨危不懼、處變不驚。
才能選定一條最適合自己的道路,歷艱險而不動搖,有所成而不自滿。
如此才能矢志不渝,走向成功的彼岸。
2
漸
——凡事一步一個臺階
《易經(jīng)》漸卦,卦辭說:“漸:女歸,吉,利貞?!?/p>
漸卦,講究的是循序漸進,如同女子出嫁一樣,如能按照出嫁的程序那樣一步一步走,那就很吉祥,也宜于貞正。
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p>
然而世人最常犯的錯就是急于求成、拔苗助長,殊不知,欲速則不達。
飯要一口一口吃,否則容易噎著;路要一步一步走,否則容易摔著。
遵循規(guī)律,按部就班,往往能夠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這個道理,就連北宋時期的奸臣高俅都十分明白。
梁山宋江起義軍對朝廷來說,本是一塊難啃的骨頭。
于是高俅提議,來了個一個“三步走”的戰(zhàn)略:
第一步,招降梁山泊,將起義軍收歸朝廷所用;
第二步,命令宋江的軍隊與方臘的軍隊作戰(zhàn),兩虎相斗,遭受重創(chuàng);
第三步,以封賞為借口,將梁山的剩余力量分散到各地,再各個擊破。
從某個角度來看,高俅將“循序漸進”的策略運用得爐火純青。
凡事都要一步一個臺階,逐漸積累。
所謂“不積硅步,無以成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薄?/p>
這世上的任何一件事都沒有捷徑可走,那些想要走捷徑的人,往往摔得很慘。
俗話說:山高也有路,水深能渡人。
人生之路漫漫,心態(tài)要放平,腳步要放慢。
須知,循序漸進,才能漸入佳境。
3
休
——適度休整重新出發(fā)
《易經(jīng)》解卦,卦辭說:“無所往,其來復吉;有攸往,夙吉。”
意思是說,無路可走的時候,沿著來的路返回吉利;有路可走的時候,早到吉利。
其中蘊涵的道理是:成功的道路上,要懂得適時休整,這樣才能保存實力,一往無前。
俗世之中,總有萬般牽絆,一味低頭前行,也難免會馬失前蹄、迷失方向。
所以,很多時候,不如停下腳步,適時休整一下。
休整不是純粹的休息,更不是盲目的慶祝,而是對前路的復盤,對后路的展望。
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蘇秦,其人生也之路也并非一片坦途。
相傳蘇秦師從鬼谷子,學成之后滿腔抱負。
他曾求見周天子,卻無人引見,一氣之下,變賣家產(chǎn)到別的國家找出路。
如此出游數(shù)載,卻一無所成,窮困潦倒回到家中。
家人也沒給他好臉色,“妻不下織,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
蘇秦受了很大刺激,決心爭一口氣。
從此以后,他發(fā)憤讀書,鉆研“周書陰符”,天天到深夜。
為了勉勵自己,甚至不惜“頭懸梁、錐刺股”。
就這樣用了一年多功夫,他的知識更加豐富了,見識也更加寬廣了。
在有所收獲后,蘇秦重新出游。
雖然在秦國依然不被用,卻深受燕昭王信任。
此后,蘇秦出使六國,終于憑一己之力讓六國聯(lián)合起來共同對抗秦國。
蘇秦自己也走上了人生的巔峰,佩六國相印,風光無兩。
很多時候,休整一下再上路,是一種明智和遠見。
就如同“磨刀不誤砍柴工”。
這一刻停下腳步,是為了下一刻走得更遠,行得更穩(wěn)健。
塵世太多迷離,紅塵太多紛亂。
于迷茫之際放慢腳步、適度調(diào)整,是為了重新出發(fā)、全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