蟄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階段,也是成就任何事情都必須具備的基本功。
人生之所以需要蟄伏一段時間,一則等待時機;二則蓄積力量。
蟄伏就是忍耐,就是等待時機,尋求人生起飛的舞臺。
一個人經(jīng)過蟄伏階段的積聚之后,只要等到時機,就可以“扶搖直上九萬里”,“一鳴驚人”。
其實,早在幾千年前的《易經(jīng)》中,就告訴我們了這樣的人生道理
在《易經(jīng)》第一卦乾卦中,說到:初九,潛龍勿用。象曰: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前人注釋說,潛,隱也。龍下隱地,潛德不彰,是以君子韜光待時,未成其行。
在蟄伏時期還不能發(fā)揮作用,必須堅定信念,隱忍待機,不可輕舉妄動;時機未到,如龍潛深淵,應(yīng)藏鋒守拙,待機而動。
勿用不等于不用,而是該用的時候才用。所以要掌握合理時機,用得恰到好處。
《周易》中說,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
尺蠖這種小蟲子身體彎曲起來,目的是為了伸長;龍蛇這樣的事物,身體是要蟄伏起來的,為的是可以繼續(xù)生存。意思就是為了以后的發(fā)展,不妨?xí)簳r委屈一下,順便積蓄力量。
等待,就是要看清時勢,韜光養(yǎng)晦
《易經(jīng)》中也說:“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p>
器就是自己的本事,君子總是藏著自己的本事,永遠不張揚,等待時機的出現(xiàn)。
《道德經(jīng)》有言: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老子不斷地強調(diào)“弱”,我們在生活中要懂得示弱的智慧。
“示弱”是什么?弱不是消極,而是一種順應(yīng)。是把種子種到地下,然后靜靜地等待種子發(fā)芽、開花、結(jié)果,然后再采摘果實。
示弱就是隨緣,不做勉強的事情。
君子明白這一點,所以君子永遠難得糊涂。
等待就是為了奮進向上,積蓄力量
《易經(jīng)》里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yīng)于此,君子處世,也應(yīng)像天一樣發(fā)奮向上。
人生在世,一定要有奮進的心態(tài)。
少年易老難學(xué)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人生百年,彈指而過,若是不努力一把,老了就只剩下后悔了。
世界很公平,想要有所成就,就得付出足夠的努力,循序漸進,終究可以抵達終點。
人不自救天難佑。
人生總有波折,遇到困境如果失去了希望了希望,放棄自救,那么誰也救不了他。
你若不勇敢,誰替你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