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最好的自律,是管好自己。
專注于該做的事情上,則水到渠成。
事不拖延
聽過一句話:“行動是治愈恐懼的良藥,而猶豫拖延將不斷滋養(yǎng)恐懼?!?/p>
我們往往陷入胡思亂想,卻忘了該怎么行動。
越是猶豫不決,越滋生出焦慮。
勤,能解決生活中大部分問題。
石悅是《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他的成功源自于每天的積累。
5歲時,石悅開始閱讀歷史書籍,每天讀2個小時。
11歲,他把《上下五千年》讀了7遍;
12歲后,他翻閱《二十四史》、《資治通鑒》、《明實錄》、《清實錄》……
在這樣的堅持下,他十幾年來,看了6000多萬字的史料,最終寫出了《明朝那些事兒》,獲得無數(shù)喜愛。
“一勤天下無難事,一懶世間萬事休?!?/p>
人生就像一棵樹,務(wù)必扎根深厚,才能長成參天大樹。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必定成不了大事。
話不多說
俗話說:“一壺水不響,半壺水響叮當(dāng)?!?/p>
人生在世,言語要謹(jǐn)慎,行動莫輕浮。
丟掉抱怨和爭論,是最高級的修養(yǎng)。
言語,代表一個人的三觀。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選擇安靜,不評判是非。
不經(jīng)他人事,莫論他人錯。
心中有尺,說話有度,是我們一生的修行。
《弟子規(guī)》云:
“說話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p>
寧肯沉默,也不要諂媚討好。
英雄無言,歲月有聲。
話不多說,靜可內(nèi)省。
與其耍嘴皮子功夫,不如把時間花在提升自己的本領(lǐng)上。
人不焦躁
《荀子》云:“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p>
越是艱難時刻,越不能焦躁。
人不急躁,事事圓滿。
人不自作,福運臨門。
《左傳》中記載:
“命由己作,相由心生;禍福無門,惟人自招?!?/p>
心態(tài),比什么都重要,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緩;滴水穿石,一滴不可棄滯。
余生,守住心,別失了分寸,也不急躁行事。
楊絳曾寫道:
“一個人經(jīng)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yǎng)、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p>
社會復(fù)雜,人心更是難測。我們唯一做的是,自律自強。
沉住氣,事不拖延;
管住嘴,話不多說;
守住心,人不急躁。
身若清風(fēng),歸于平淡,做自己想做的事,不管他人的是非,活在當(dāng)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