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幽記》中說:“凡事,留不盡之意則機圓;凡物,留不盡之意則用裕;凡情,留不盡之意則味深;凡言,留不盡之意則致遠?!?/p>
講的是,無論說話、處事還是用情,都要留一份不盡之意。
正所謂水滿則溢、過猶不及。
為人處世的智慧,就是話不過滿、慮不過多、欲不過縱。
話留三分軟,事留五分滿,人留七分暖,方能過好這一生。
話留三分軟,是給自己留余地
很早聽過一句俗話:“從來茶倒七分滿,留下三分是人情。”這是中國人的待客之道,茶倒七分滿,才不會水溢燙手。
說話亦是如此,要留三分客氣婉轉(zhuǎn)的“軟話”。
人生最大的挑戰(zhàn)就是自滿和自大,有時自夸就是自損。
永遠不要把話說太滿,留三分不點透,給他人留顏面,也給自己留后路。
要知道,你說出口的每一句話,都將決定你人生的高度。
事留五分滿,是不給自己添堵
一個人最大的內(nèi)耗,就是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反復琢磨。總是瞻前顧后,把簡單的事想得復雜不堪,煩惱自然跟著來了。有時候,放下顧慮,反而更加輕松。
一個人成熟的標志,就是明白每天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99%的事情,對于別人而言毫無意義。
馮唐在《萬物生長》中說:“我不多想了,就幸福了。換言之,幸福就是不多想?!?/p>
要知道,想太多,心會累,身會倦,人也疲憊。到最后,為難的還是自己。
想不開的事不要再想,沒有發(fā)生的事不必擔憂。
人留七分暖,是讓自己更豁達
阿爾及爾地區(qū)有一種猴子,喜歡偷吃大米。于是,當?shù)剞r(nóng)民研發(fā)出一種捕捉猴子的辦法:把一只葫蘆型的細頸瓶子固定在一棵大樹上,里面放上猴子最愛吃的大米。
瓶子設(shè)計的巧妙之處在于:猴子的爪子剛好能伸進去,抓滿一把大米后卻拿不出來。
農(nóng)民利用猴子貪婪的天性,一抓一個準。
我們何嘗不是如此?求而不可得,得而不知足。
有欲望是常情,能節(jié)制才是本事。
如果欲望過于強大,連自己都壓制不住,終會被欲望反噬。不沉淪于欲望的追逐,人生路上才會多一分豁達。
王小波曾說:“我活在世上,無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
人生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不求太滿,才能圓滿。
話留三分軟,不把所有話全盤托出。
事留五分滿,不祈求事事盡善盡美。
人留七分暖,不要讓自己活得太累。
留一點余地,才有回轉(zhuǎn)的機會;不刻意計較,才能更淡泊從容。
愿每個人都能活得實在、活得真切、活得淳樸、活得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