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瘡易沒,惡語難消。
曾國藩曾說:“話不說盡有余地,事不做盡有余路,情不散盡有余韻。”
生活中,很多人不懂得把握分寸,對自己不了解的事物妄加評論。
殊不知,你的一句惡言,對別人來說是致命的打擊。
你善待別人,別人才會善待你。不論做人還是做事,多給別人留一點余地,也多給自己留一些后路。
切不可過分苛責,不依不饒。
真正有修養(yǎng)的人,從不會以盛氣凌人的姿態(tài)去苛責他人。
1
不惡意苛責他人,是一種善良
《詩經(jīng)》有云:“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自古以來,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有嘴巴的地方就會有流言蜚語。
真正的善良之人,不會隨意苛責別人,因為懂得“人言可畏”,你不經(jīng)意的幾句話,很可能成為傷人的利刃。
很久以前,有一位風靡一時的大明星,叫阮玲玉。
她的相貌傾國傾城,但是感情幾經(jīng)坎坷,受盡男人折磨。
很多小報記者對阮玲玉的隱私進行深扒,并且到處指責阮玲玉。
她再也無法承受生命中這么多的苛責,于1935年3月8日,服安眠藥自殺,一代影后香消玉損,年僅25歲。
死前留下一封遺書:“我一死何足惜,不過是怕人言可畏?!?/strong>
有人說,這封遺書是假的。時過境遷,我們不再探究其真假,只是終于明白了,惡意地苛責別人,真的會摧毀一個人的一生。
《史記》中有這樣一則典故——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形容流言的力量很大,連金屬都能融化。眾口一詞,便可以混淆視聽。
如果我們不了解事情的真相,不明白當事人的感受,就不要去惡意揣測他人。
放別人一條生路,這也是一種善良!
2
不輕易評價他人,是一種教養(yǎng)
尼采說:“不亂評價別人,不輕易對別人下判斷,不在人后說閑話,少去想別人如何,就是好人的做法?!?/p>
世上千般好,處世萬般難。
人活在這世上,總有很多的無奈和心酸,有時候會經(jīng)不住一句話的打擊。
我們作為旁觀者,不能圖一時之快,肆意評價他人。知人不評人,才是一個人最高的教養(yǎng)。
《莊子》中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
鵬的目標是飛向千里之外的南海。
小斑鳩卻嘲笑它:“我們奮力飛翔,也只能飛到樹那么高,能飛多高就飛多高吧,何必要飛那么遠去南海呢?”
小小的斑鳩鳥,又哪能明白鵬的宏圖大志呢?反而加以嘲諷,就像生活中的我們,明明不了解別人,還要加以評論。
人和人之間就像隔著一塊透明的玻璃,以為自己能看懂別人,但僅僅是表象而已。
我們永遠無法真正體會到別人的難處。
不知別人走過的路,不懂別人心里的苦,就請不要隨意評價。
古語云:刀瘡易沒,惡語難消。
誰都不想成為一個被別人評頭論足、指指點點的人,所以不要做一個懷有惡意去評價他人的人。
▽
常言道:
知人不必言盡,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口德于己;責人不必苛盡,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肚量于己。
不惡意苛責他人,是一個人真正的善良;不隨意評價別人,是最高級的教養(yǎng)。